昨天考了大约是平生最后一次生物考试。其实回来之后高声吼的Tanya的《再见》完全不是给这个学科唱的──我一点没有庆幸的意思,不仅平静得很,还有些许遗憾的感觉。
下周新一届的同学就来了,周四的时候佛爷要安排一个Junior&Senior对话的活动。我在下周四想说的是,请多动用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从他人,甚至不要被自己的成见所羁绊,这些都是缺乏理智的行为。
比如说,你别因为所有的学长学姐同学老师都告诉你生物是最让中国学生头疼的科目,你就想当然地觉得自己八成也学不好,顺便给自己贴一个“对生物不感兴趣”的标签了。你很可能是兴趣很广泛的选手,别让别人的想法牵着自己走。当然,这么做之前你最好能自信。
想来,我从来是这样personal interference的切实受害者兼受益者。冗余的自我怀疑和与他人比对我做了太多。在坚强自己的意志的同时,一条捷径便是把自己往好一些的氛围里拽。
我还想说的是,这个地方,特指这儿的中国人圈子里,不能用鲁迅先生批水师学堂那般“乌烟瘴气”,起码也是浮躁之极。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注意你和什么样的人混在一起。提个很功利很恶俗的衡量标准,第一个学期后,你把自己的小圈子的平均GPA计算一下,看看在大环境里处在什么水平。当然,成绩不是全部的;但是,成绩绝对是第一要务。其王道之处在于,很多情形下,该前提缺失,其他免谈。私以为,在这个学校的环境里,成绩是完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进取心的。
一切名言警句在这样一个奇特的环境里依然适用。比如,有所为,有所不为。
==========================
今晨在twitter的吐槽集锦如下
-兴奋,是不足以成文的。
-又一次平静下来,劝自己可以不用去想太多。
-曾经鄙夷这些人无聊,而当一个盛大的party你却无以列席的时候,你开始犹豫了。你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批评指责是怎样的幼稚。
-我得学着不再轻易妄下结论,不为了迎合而落笔,不为了更博而写作。杜绝自己身上的矫揉造作。简单,胸口的实时感受会指示给我此时的行为是否可以被自己接受。
-我还是不敢去开你的google profile。”怕自己平静的心再沸腾“。其实,怕什么呢?
-试试,别轻易地就把成见和情绪牵扯进来。那些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缺乏理性的基础之上。
-我不断地用近乎残忍地手法测试自己,强逼自己一次次失落。
-我只想说再见,甩掉那颓废的一天。为什么我会自然地指责她的抒情为矫揉造作?只因为想得而不可得的忌恨么?如果这样,也只能用AZ的话来敷衍自己了:嗨,谁叫你喜欢人家呢?
-这就完了么?就这么完了么?
-把自己上千的fo/foer数据设为不可见,就值得在咱别人庆幸自己fo数破XX时暗自窃喜?这不是装B和欠扁是什么?
-没那么多”说不定“,没那么多”本应该“,事已至此,不必再提。团结起来向前看。
-关于”矫揉造作“的评论,是否源于这样的潜在逻辑:娘的,我看透了你丫的虚伪,少在这现世装纯欺骗别人感情。
-但实际上是自己嫉妒人家有那样的人气,那样的能力。
-再次验证这样的规律:当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这事情已经势头不对了。
-我多希望能正常的打招呼。但我却怕任何程度的靠近都会让我再陷入恶性的虐恋,无法自拔。
-信自己,不该是一句空话。信自己可以把精力从冗余的思考和比较中解放出来,从而投入到有效的脑力生产中。其实你现在以为重要的事,都是无关紧要的。看不顺眼别人可以离开,自己被别人看不顺眼别人可以离开,就这么简单。真正的硬干货是CAP拿了5.0,SAT考了2400,项目得金奖。。。
-谁能解我这迷魂阵啊?今天难得喝醉。我总能酒不醉人人自醉。
-AZ醒了。还是一直被我吵得没睡着?罪过罪过罪过罪过…
-“太多愁善感!”刀老早就这么批评我来着。“我们都是在不同的国度里各自长大的孩子。”“也正是因为累,才叫长大。”
-不去给自己找冠冕堂皇的理由,日子便也好过一些。假淡然也全然无益——那是纯粹的矫揉造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